• 扫一扫关注我们

教学诊断改进工作
  • 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建设新村590号

  • 招生电话:

    027-82943603

    027-82944279

  • 邮编:

    430012

教学诊断改进工作
质量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初稿
发布时间:2017-05-22 09:37:19 浏览次数:4136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建设目标,主动适应21世纪武汉区域经济建设对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以生产实践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与基础,结合学校对专业建设的定位开展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原则
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和我校《2016~2025中长期建设项目规划》的精神,本专业的建设原则为:
1、依托本市重点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能级提升,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专业活力。
2、坚持“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的生产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专业特色。
  3、围绕“教学诊断”工作,诊断目标、制定制度规范流程,数据采集,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本专业立足武汉制造业,关注智能制造,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及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探索和拓展专业的服务功能,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地方特色鲜明、职教理念先进、实训条件一流、教学团队优秀、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湖北省重点品牌专业。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从事数控技术应用方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备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具备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控编程的能力,从事机械加工、数控加工、CAD/CAM应用、机械设备技术支持及销售等技能型人才,并具备数控车工(四、级)或数控铣工(四、五级)职业资格证书。
2、专业定位和特色
(1)专业定位
  根据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确立了从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CAD/CAM软件应用三个层面出发,培养以数控操作为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较好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渐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现代职业理念,凸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专业特色。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通过对行业专业优秀人员的成长过程和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开发职业能力标准体系,而后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开发相关课程,在课程体系结构的开发上按照职业成长过程进行设计,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创设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教学实训室,探索和完善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引领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打造一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探索开展校企合作机制,争取引企入校。
3、专业规模和建设进程
根据对本市及本地区区域经济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我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分析,我校本专业的建设规模控制在每届招生3个班级,总人数100名的水平上,同时参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拟对本专业的建设分二步走。
(1)2016~2018年,教学诊断整改,规范管理,提升内涵通过教学诊断工作发现目前专业的问题,通过开设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参加师生竞赛、完善规范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等项目的实施,规范专业教学管理,提升专业内涵。
(2)2018~2020年,教学诊改循环周期,进一步更新现代职教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等措施,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地方特色鲜明、职教理念先进、实训条件一流、教学团队优秀、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湖北省重点专业。
五、专业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
截止至2020年着力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使他们在五年内成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领军人物。逐步具备五种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研发能力、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能力;主持并完成1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1门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在区域行业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成为数控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专家。
(2)建设骨干教师团队
截止至2020年骨干教师培养达到4~5名,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加强中青年教师 “双师”素质培养。
(3)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到2020年从合作企业再聘请能工巧匠特别是“专家型”或“技能型”的工程师(或技师、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
(4)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师能
按“双师型”结构要求,构建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现有教师为基础,骨干教师为中坚,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构建一支与数控技术发展、教学改革相适应,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结构呈金字塔形的合理结构。
2、课程建设
遵循“项目引领模块化教学”思想,指导课程改革,制订“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推进课程建设的驱动力。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调整为“认识实践—理论学习—专业操作技能训练—项目课程学习—岗位能力训练”的顺序,采用渐进式教学方式,每个教学环节都按照“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同时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实际,结合数控行业企业员工素质要求,我们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五个模块: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教育,以此构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始终。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车间教学”组织形式,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品格、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3、教材建设
至2018年,修订完成所有数控专业核心教材专业课程校本教材。重新修订编写完成《数控铣削加工项目教程》、《数控车削加工项目教程》、《CAD/CAM项目教程》、《数控机床保养》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2020年,完成《JDPOINT SURFMILL》、《CAXA数控车》《3D打印加工》《激光加工技术》等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中职校本教材编写。
4、教学设施建设
(1)为能更好实施人才培养目标,2017~2020年分建设激光加工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建成现代化程度高,具有实训一体化教学及开拓学生视野现代化、高水平的创新型的现代化实训室。
(2)及时完善、升级数控仿真和CAD/CAM软件,结合企业人才规格、职业技能鉴定、省市赛等要求,每年及时采购和提升专业软件,使专业实训及时符合企业岗位、职业鉴定及各类大赛的需要。
(3)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2020年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生产实践区。
5、信息化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2018年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教案、PPT、微课、在线考试等资源)
     (2)2016~2020年期间,每年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在一体化教学中全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师生信息化使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