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我们

教学诊断改进工作
  • 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建设新村590号

  • 招生电话:

    027-82943603

    027-82944279

  • 邮编:

    430012

教学诊断改进工作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与运行方案(试行方案)》(2017年11月16日修订)
发布时间:2017-11-28 09:39:33 浏览次数:497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及《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工作部署,经研究,学校决定组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组织机构,制定《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与运行方案》,于2016年6月22日起开始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国家级示范校。

二、工作思路

按照 “规划引领、目标先行,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建立体系、循环递进”的工作思路,坚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提升、创新发展”的原则,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诊改年度循环、三年周期循环”自主诊断与自我改进制度,全员、全面、全过程推进教学工作诊改。

三、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教学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建立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自主诊改工作机制。

主要任务

坚持“温暖阳光,平等信任,持续进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构建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第三方参与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

搭建校本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坚持过程管理,推进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

健全“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设学校“精雕”质量文化。

四、组织实施

1.组织培训

建设常态化诊改培训学习交流机制。

校外学习培训。校长带队,组织学校领导、部门干部、骨干教师等诊改骨干参加全国、省、市各级诊改培训。

校内培训交流。组织校外参训人员汇报交流会;校长办公会专题学习研究诊改;组织内审委员会专家、中层干部定期开展诊改培训、学习和交流;邀请各级专家进校开展全员培训;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强化质量责任,促进全员、全面、全过程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2.梳理重点

以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学校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体系”十项工作为诊改重点,抓好质量体系、数据平台、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常态化、周期性运行教学工作诊改。

构建质量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设计与构建内部质量体系。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对应决策、生成、资源、支持和监控五个方面建立目标链、制度链、标准链、执行链和监控链等五个纵向质量关系链,探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搭建数据平台。整合学校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对接市级以上管理平台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质量监控和考核,实现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和实时监控与分析。

完善制度体系。根据学校章程,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健全工作规程,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执行,建立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学校 “决策、实施、管理、监控、激励、保障” 等内部运行机制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3.实施步骤

清查现状、制定目标——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按照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逐级分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各项子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学校组织各部门全面清查现状,制定学校及部门年度质量目标。学校办公室、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学校质量内审委员会做好部门年度质量目标的审核与汇编工作。

健全制度、建立标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学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按照学校诊改要素框架,对应关键问题,由各职能部门牵头起草和修订各项工作制度,实施制度建设动态管理;根据学校“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体系框架,逐步健全绩效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师生发展等标准,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链。

规范流程、着力改进——根据部门职责,逐步健全面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公开的、接收多方监督的“开放式”工作运行与管理程序,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并予以公开,建立工作流程监控与协调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整理汇编各项工作流程,加强流程监控,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建设平台、管理数据——制定“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对接市级以上平台,按年度逐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关注数据波动性分析图,查找相关数据所反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从2016年9月1日起每学期定期釆集数据, 2018年基本建成校本数据中心,力争2019年实现数据同步采集的实时化和自动化。

内部审核、促进诊改——建立质量管理内部审核制度。教学质量内审委员会每年对教学工作诊改总体情况进行审核,对教学诊改的组织实施、成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审核意见。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组织实施年度质量管理绩效考核。

4.时间规划

(1)启动诊改(2016年)

2016年6月22日至8月31日——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专家专题报告材料,汇报交流培训体会。以问题为导向,启动全面清查工作。组建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机构,成立学校教学工作诊改领导小组、教学质量内审委员会和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制定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试行方案。

2016年9月1日——9月30日,清查现状、梳理问题,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各部门根据发展规划,制定年度诊改目标和制度修改计划。

2016年10月1日——12月31日,强化专项培训,培养教学工作诊改骨干力量。试行教学工作诊改,按要求采集和上传数据,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2)年度循环

从2017年开始实施年度诊改计划。细化一年的诊改实施步骤,将PDCA循环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贯彻到年度所有工作的全过程,明确诊改小结和反思的时间节点,细化诊改实施的具体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措施、每月有反思、每学期有小结、年终有内审和总结。 

(3)周期循环

从2017年开始,以学生一至三年级所接受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基础,分专业汇集并建立每一届学生3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对每一届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对应教育教学过程组织和管理,查问题、找对策、定目标、促改进。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教学工作诊改领导小组

组 长:龙善寰 校长

副组长:牛志平 学管招生就业副校长

黄卫山 教学培训信息副校长

成 员:杨 捷 督导教研质量办

宋天齐 教务处

王国鑫 办公室

全建华 学生科

黄 涛 招就办

孙洪逵 财务科

马贤忠 信息中心

袁地军 培训中心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质量目标,制定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方案,组织诊改培训和交流,统筹实施教学工作诊改。

(2)教学质量内审委员会

主 任:龙善寰

副主任:黄卫山

委 员:杨 捷 易 雄 宋天齐 王国鑫 郭 鑫 全建华

黄 涛 孙洪逵 袁地军 罗 晓 马贤忠 熊  涛  周志文

张 虹 张素容  石  磊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质量管理年度内审工作,就学校持续推进教学工作诊改提出意见和建议。

(3)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

主  任:杨 捷

副主任:马贤忠 杨 磊

成 员:熊 涛 陈  丽  胡 阳  李凌慧

主要职责:具体负责 “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体系建设,做好诊改培训与交流、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监控、数据分析等诊改日常工作,撰写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诊改报告和质量报告。

2.经费保障

(1)将教学工作诊改运行产生的费用列入日常经费支出,确保学习培训、交流提高、诊断改进等诊改工作正常运行。

(2)申请市级专项经费支持,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

3.文化引领

建设“精雕”质量文化,引领教学工作诊改,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文化内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文化特征:“专业精准、管理精细、质量精益、环境精致”。

质量目标:建设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国家级示范学校。

建设原则:(1)常态化原则:坚持打造、建设、传承和发展“精雕”文化,执行文化品牌战略;(2)科学性原则:以学校标识为核心构建“精雕”文化体系;(3)可操作原则:重视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导向性,建立“精雕”质量文化系列标准,强化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4)信息化原则:注重文化建设手段现代化和文化制作技术前沿化。

 

全校教职工在诊改运行过程中若对本方案有意见和建议,可向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反映,督导教研质量办公室根据学校实际予以修改完善。

 

附件:

1.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要素参考表。

2.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与诊改运行时间表。

3.武汉机电工程学校五纵五横体系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