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伟出生在山东临沂革命老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就怀着“鲤鱼跳龙门”的梦想读书,想要成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从而走出农村、出人头地。然而命运与他开了玩笑:2000年因高考发挥失常,他被武汉一所中专录取。
现实给了王贤伟沉重打击,由于家庭条件较差,他只好放弃复读,带着遗憾从山东来到了武汉。想着心目中的大学,看着眼前的学校,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由于心理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到校后没有报到就回去了,而王贤伟最终选择留下来。班主任耐心开导他: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不管你文凭高低,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只有经历过奋斗才会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王贤伟从失落中走出来,重新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套读了电大的大专班。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他积极参加征文比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加入了校文学社,被推选为副社长。中专没有大学的环境,但他努力去做大学生做的事情,打零工、卖报纸、做家教、参加英语社交活动等。三年的中专生活,王贤伟过得紧张而充实。一次尝试在他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王贤伟在任校文学社副社长期间,文学社的刊物还在使用油墨印刷,他大胆提出了采取商业印刷模式创办校刊的想法,不少人都被这个想法吓倒而打了退堂鼓,王贤伟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可以做到。于是在学校团委老师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校杂志社,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大家排版、校对,那是一段激情奋斗的时光,校刊《激流》问世后,很快销售一空,还实现了盈利。成功创办校刊让他相信:“只要敢想、敢干、敢于拼搏,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路。”
毕业后,王贤伟在报纸上看到一句话——“中国铁路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于是他到了一家铁路配件制造公司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王贤伟从头学起,从熟悉车床、钻床、铣床、镗床,再到设备装配、调试、电气配线、设备安装等,他用了三年时间从销售人员做到公司技术骨干。仅仅参考日本一家工厂的参观图片,王贤伟就牵头设计出国内第一台具备自带动力、低压变频驱动、嵌入式主控、适应弯道转向、自动壁障、精确对位功能的设备,通过了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学实验室的检测和铁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一举中标武汉动车基地100套合同。
为提升技术水平,王贤伟多次参加培训,学习PLC编程、电气图纸设计、软件编程、VB语言、C语言、单片机、嵌入式等技术知识。2008年他获得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文凭。2008年,铁道部组织了一场“探伤比武”比赛,王贤伟加入公司比赛小组,负责软件设计。虽然最终小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王贤伟发现,其他公司设备虽侦查出错误,但误报率很高,可能一个轮子只有一个缺陷,却报了十几个。铁轨上一条细如发丝的裂纹可能引发车毁人亡的悲剧,而我国铁路行业探伤领域技术并不成熟,探伤设备长期被美、德、法等外国的公司垄断,国外仪器对国内报价120万,而成本不到1万元,价格高得离谱。如果能打破这个技术壁垒,将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想法让王贤伟兴奋不已!专业性强是很难跨越的技术门槛,但这也正是在他在事业上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王贤伟从失落中走出来,重新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套读了电大的大专班。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他积极参加征文比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加入了校文学社,被推选为副社长。中专没有大学的环境,但他努力去做大学生做的事情,打零工、卖报纸、做家教、参加英语社交活动等。三年的中专生活,王贤伟过得紧张而充实。一次尝试在他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王贤伟在任校文学社副社长期间,文学社的刊物还在使用油墨印刷,他大胆提出了采取商业印刷模式创办校刊的想法,不少人都被这个想法吓倒而打了退堂鼓,王贤伟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可以做到。于是在学校团委老师的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了校杂志社,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大家排版、校对,那是一段激情奋斗的时光,校刊《激流》问世后,很快销售一空,还实现了盈利。成功创办校刊让他相信:“只要敢想、敢干、敢于拼搏,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路。”
毕业后,王贤伟在报纸上看到一句话——“中国铁路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于是他到了一家铁路配件制造公司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王贤伟从头学起,从熟悉车床、钻床、铣床、镗床,再到设备装配、调试、电气配线、设备安装等,他用了三年时间从销售人员做到公司技术骨干。仅仅参考日本一家工厂的参观图片,王贤伟就牵头设计出国内第一台具备自带动力、低压变频驱动、嵌入式主控、适应弯道转向、自动壁障、精确对位功能的设备,通过了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学实验室的检测和铁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一举中标武汉动车基地100套合同。
为提升技术水平,王贤伟多次参加培训,学习PLC编程、电气图纸设计、软件编程、VB语言、C语言、单片机、嵌入式等技术知识。2008年他获得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文凭。2008年,铁道部组织了一场“探伤比武”比赛,王贤伟加入公司比赛小组,负责软件设计。虽然最终小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王贤伟发现,其他公司设备虽侦查出错误,但误报率很高,可能一个轮子只有一个缺陷,却报了十几个。铁轨上一条细如发丝的裂纹可能引发车毁人亡的悲剧,而我国铁路行业探伤领域技术并不成熟,探伤设备长期被美、德、法等外国的公司垄断,国外仪器对国内报价120万,而成本不到1万元,价格高得离谱。如果能打破这个技术壁垒,将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想法让王贤伟兴奋不已!专业性强是很难跨越的技术门槛,但这也正是在他在事业上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王贤伟花了一年多时间,钻入复杂的技术领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10年终于研制出超过国外进口仪器技术指标的产品。他也由车间技术工人成长为电气工程师、产品研发项目负责人。
2010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王贤伟从公司辞职,和朋友一起创立武汉翰铁科技有限公司。万事开头难。公司一成立,就面临着资金筹措、产品研发方向确立、销售市场开发等多种困难。特别是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反反复复的电路板打样、试验、报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王贤伟陷入绝望。由于对产品研发失去信心,合伙人准备撤资。在决定公司生死的最后一个月,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破釜沉舟,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饿了吃泡面,困了躺椅子,醒了继续工作。在合伙人要撤资的前一天,终于攻克难关,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该产品引起了多家公司的关注,一段时间内竟然脱销。当时国外同类技术可以把一列动车直线牵走,而他们的产品可以让动车转弯!要知道,铁路领域内直线和拐弯起到的作用简直有天壤之别。另外,进口设备不能定制,他们的可以定制,而且性价比要高得多,因此吸引了大量客户。
短短四年时间里,凭借着一支由80后组成的核心科研团队,公司一步步走上正轨,形成了铁路非标检修设备、超声波探伤设备、轻钢结构工程三大系列产品。国外设备能检测2毫米,他们的设备检测平均达到0.5毫米,最精准达到0.059毫米,精度提高4倍,保险系数提高了一大截。2011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13年,公司产值超过一千万元,每年保持2种以上新产品研发速度,目前有4项产品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公司走上了一条创新型发展的道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一名中职学生到如今被媒体称为“打破国外进口暴利”的80后“翰铁侠”,从校文学社副社长到翰铁公司总经理,王贤伟迷茫过,奋斗过,失败过,成功过,他带领一班人,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说,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做个小飞机飞上天空;中学时代,他的梦想是会修理电视机;中专时期,他的梦想是制作智能机器人;而今天,他的梦想是成为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雷军、李开复、马云那样的人!(校团委供稿)